PU發泡技術詳解 |
發布者: 點擊:2700 |
一、模溫區分 1.熱發泡: 澆注完成后的模具置于220-250℃(不低于180℃)的烘箱內,完成反應后取出脫模。 優點:泡沫密度低,熱老化性能好,無需單獨開孔。模具成本低。 缺點:能耗較大。排氣孔易產生“蘑菇頭”,導致化料浪費多。后期現場清理和設備維護較麻煩。 歐洲一些主機廠熱衷于此法,國內幾乎沒有。至于該工藝如何設計為生產化的流水線,筆者尚未實地觀摩過,推測可能類似下圖,長體式大烘箱,座椅模具澆注后通過轉盤緩慢進出烘箱完成發泡反應。 2.冷發泡 一般設計為多工位的轉盤式生產線。模具一般使用模溫機加熱至45-70℃,然后通過澆注PU料發泡反應完成后脫模。脫模后制品需要使用破泡機幫助開孔。 優點:能耗低點,設備整潔易維護 缺點:設備復雜些,設備成本高。泡沫熱化性能一般。 真空破泡機 二、表層吸附區分 1.裸體發泡: 與吸附發泡的概念相反而命名的,模具內不會預先放置面料,發泡后的制品表面即是PU層。面套類都是后加工裝配上去的。 乘用車多采用該種發泡工藝。 2.吸附發泡 澆注前,先把面料放置在模腔內,通過抽氣吸附,使其完全貼合,然后再澆注PU料,發泡后取模的PU制品表層即與面料緊密的貼合在一起了。 工程機械座椅比較多的采用這種發泡工藝。 三、硬度區分 1.單硬度發泡: 即是很簡單的發泡,單配方、單澆注、無其他輔助手段,呈現出來的泡沫制品只有單一的一種硬度。 2.雙硬度發泡 雙硬度發泡是很多豪華車宣傳的賣點,乘坐區域較軟,兩側支撐區域較硬,可以提供更多的舒適性。 實現的方法是采用乘坐區域和兩側區域分別澆注,通過模具擺放角度、在兩側翼與乘坐區域之間增加隔料槽、泡沫兩側加嵌件等方法來達成產品雙硬度或多硬度區分。 這種發泡工藝也可以做到三硬度,但一般不會更多了。業界也有叫雙密度發泡,其實是一種口誤,工藝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不同的硬度,而不是密度。而且有時一種密度也可以做出兩種不同的硬度。 掌握這種發泡工藝的廠家一般需要配備對組合料調整在行的技術人員,因為需要掌握多配方的變化調整。 |
相關新聞: PU鞋墊的產品特性與應用 PU發泡材料的基本特性 PU發泡墊的類型與特性 PU鞋墊的材料與結構 PU鞋墊的材料特性與制作工藝 |
![]() ![]() |